教師招聘
網站導航
手機APP
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網站導航
手機APP
手機Web端瀏覽
1、直接輸入 wap.zgjsks.com
2、掃描二維碼訪問
您現在的位置:中公教師網 >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> 專業基礎知識 > 音樂 >
來源:教師招聘網 時間:2019-10-10 15:48:05
一、音樂思想流派和音樂理論著作
1.儒家
代表人物:孔子
孔子積極提倡音樂,并把音樂作為“六藝”之一加以傳授?鬃幼⒁獾揭魳穼θ四軌虍a生精神上的影響,所以具有教育的作用。他說:“安上治民,莫善于禮。移風易俗,莫善于樂。”
代表著作:《樂記》
2.墨家
代表人物:墨翟
音樂思想:主張“非樂”
墨翟站在勞動者的立場,同情下層民眾,反對當時王公貴族的奢侈享樂,具有一定進步意義。但他偏激的反對以至主張禁止一切音樂則是錯誤的。他單純強調政治和生產,要求音樂也具有如物質生產那種直接的功利,完全否定音樂的社會功能,反對音樂的進步和發展,也不切實際。
3.道家
代表人物:老子、莊子
音樂思想:老子的“大音希聲”和莊子的“至樂無樂”
他們哲學思想中強調“意”而忘掉“形”,以及追求“無為”“自然”“率法天真”的觀念,對后人在功利實用目的之外理解音樂自身某種特殊規律,以及音樂意境、情感率直的表現,給予了莫大的啟迪。
二、樂律學成就
三分損益法:
“三分損益法”是我國古代最早記載的、采用數學運算求律的方法,最初見于距今兩千六百余年的春秋時期,記載于《管子·地員篇》中。從《管子·地員篇》記載的“三分損益法”所產生的徵、羽、宮、商、角這一音列可以看出,古代重視宮音特點,它包含了雅樂音階、清樂音階的內涵。
優點在于適合表現旋律的美感,不足之處在于八度不協和,黃鐘不能還原。
《呂氏春秋·音律篇》記載了用同樣方法計算出的十二律。
中公講師解析
關注微信公眾號“中公教師招聘考試”
回復【時政】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+時政模擬
回復【資料】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秘籍
注: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、研究或欣賞,版權為“中公教師網”所有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"來源:中公教師網"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